生態(tài)中國網 >  行業(yè)影響 >  正文

雙碳”時代:一場席卷而來的新工業(yè)革命,將誕生一種新的超級資產類別

來源:格隆匯 時間:2021-07-12 17:58:56

字號

1、


在這影響了一代代投資者的經典讀物《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利弗莫爾說過的一句名言:“投機如山岳般古老,華爾街從無新鮮事”。很多人會把這句話理解為對行情漲落的認識,覺得價格走勢背后總會有一定規(guī)律,正如興衰循環(huán),歷史總會以差不多的情況重復出現。


但是,這句話的本質上更多描述的是人性。


人性是什么?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就能夠概括出來,趨利避害。驅動行情、價格波動出現相似的循環(huán),也就“歷史的重演”,幾乎全部依仗于人性趨利避害所作出的選擇。


無論是歷史上的,還是現實生活中,那些數不盡的投資案例和著名投資人的經驗教訓總結,似乎都能總結為一個樸實無華的結論,就是能夠改變人一生命運的、最值得關注的一到兩個巨大的投資機遇只來自于兩個方向——國家和時代,如果能把這兩個方向重疊起來,必然是威力無窮的。無庸置疑,國家和時代的機會同樣也是最值得人類“趨利避害”的方向,沒有之一。不論是西方的巴菲特,還是東方的張磊、沈南鵬,不論是以前的李嘉誠、馬云、馬化騰,還是現在的馬斯克、張一鳴、王興、李斌,他們的成功不斷上演著一部又一部從平凡到不凡的真實故事。


當解開這個成為人中之龍乃至各國首富的原始密碼,便可出奇一致的發(fā)現,這幫有資格能站在地球財富之顛俯瞰蕓蕓眾生的大佬們,無不例外做對了一件事——堅定的緊緊捉住了國家的發(fā)展機會,或時代變革的機遇,又或者兩者兼之。


而未來,這些巨大的機會將出現在哪些地方?


2、


站在當下來思考,往大的方面想或許就是人類的終極話題,這不外乎生存與發(fā)展兩大關鍵點。當前正有一個領域的問題若不解決,必然會危及人類的長遠的生存和發(fā)展。


工業(yè)革命后,隨著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顯著增加。有資料顯示,從1萬年前到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地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基本保持在280ppm(ppm為百萬分之一的計量單位),及至2016年每月可觀察數據超過了400ppm,2019年5月由夏威夷莫納羅亞天文臺探測到的濃度突破415ppm,這代表著人類在工業(yè)革命以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的超過了人類在工業(yè)革命發(fā)生前的1萬年間總排放量,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植赖臄底帧?/p>


另有數據表明,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約超過了340億噸,約為1965年的3.1倍,這些溫室氣體的排放是全球氣溫變化的最要推手,據NASA觀測數據,相對于19世紀末,目前全球平均氣溫升高超過1.2℃,從而引發(fā)了極端氣候、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以南極冰川為例,每年會有2500-3000億噸冰川消失,其正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融化,如果地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無法遏制,導致覆蓋南極的冰川全部融化,科學家預測全球海平面至少將上升56米,這一可預見的結果或將直接給全球帶來諸多失控性的甚至是滅頂的災難。因此,二氧化碳的減排到了刻不容緩的時點。


目前,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qū)已經規(guī)劃出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時間點。


其中,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匈牙利、丹麥、新西蘭等國家已以立法形式(即法律規(guī)定)約束碳中和的實現。2020年9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中和與“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已成為全球共識,這一的大趨勢、大浪潮并不可擋。而由碳中和或將驅動人類社會進入工業(yè)革命以來的最大一次全新的制度和產業(yè)革命。


若放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碳中和的實現路徑也一定是人類群體或單獨個體趨利避害的最終選擇,這個選擇遠不止擁有必要性,而是具備了某種確定性、必然性。


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在今年發(fā)布的最新年度旗艦報告中更強調了需要調整行動的規(guī)模及速度,才能限制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幅度于1.5℃,從而符合2015年巴黎氣候公約規(guī)定。為此,若想在205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解決零排放而實現1.5℃的控制目標,按IRENA測算結果可得出,2021-2050年內全球的總投資規(guī)模至少須約達131萬億美元之巨。


投資機會指向何方?從國別來看,未來的希望一定會是在中國。


據高盛統(tǒng)計,中國的減排幅度在全球重要經濟地區(qū)中位居前列,僅次于力推“綠色工業(yè)革命”的英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碳排放規(guī)模最高的幾個國家中第一個提出“碳中和”的國家。


從下圖資料中,可大致比較出中國與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點是存在差異的,主要由于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更早實現了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碳排放已達峰并進入下降通道,中國在碳達峰前的碳排放量整體上還是會增長,而從實現碳達峰到碳中和目標之間只有約30年的時間,遠遠低于這些主要發(fā)達國家所用時間,中國需要做的就是要找到方法和路徑動用舉國之力盡最大努力濃縮這一過程。


換而言之,中國碳中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zhàn)是前所未有的,在此背景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中國將在社會頂層設計、金融支持、產業(yè)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將發(fā)生深刻的轉變,這或許會成為工業(yè)革命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不但能夠挖掘不可估量的巨量財富、造就偉大的公司,同時,投資碳中和可以對沖甚至改變工業(yè)革命以來很多傳統(tǒng)產業(yè)變?yōu)橄﹃柈a業(yè)的趨勢。


顯然的,“碳中和”是一個屬于國家的(甚至是全球的)、時代的投資機會,這是一塊會誕生出全球新的首富,以及更多的千億美元甚至萬元美元市值上市公司的奇跡之地,而奇跡之地的風口將在中國。


而在今年7月底,全國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開始,將有機會使得星星之火快速催旺為燎原之勢。


3、


從邏輯上來說,除非大部分的人類有能力、有條件離開地球找到新的居住地,否則采取措施控制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應當成為了全球的所有國別和地區(qū)的趨同決策,而1997年面世的《京都議定書》打開了這一序幕,在該協(xié)定中特別提出了一種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而采用的市場機制,即將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易,簡稱碳交易。


2002年英國便最早建立起全球第一個全國范圍內的碳交易市場,同年歐盟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包括了31個主權國家參與其中,覆蓋了40%以上的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去年歐洲氣候交易所的碳交易成交金額約占據全球碳交易88%份額。


從碳減排的效果來看,歐盟自啟動碳交易以來的碳排放量呈現出逐年顯著下降趨勢。據一些報道資料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至202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比啟動碳交易市場當年下降了20%,幫助歐盟提前完成了其原計劃設定的“2020年減排兩成”的目標,從效果來看,為促進溫室氣體減排而設立的市場機制——碳交易給歐盟帶來的碳約束力度無疑是成效卓著的,其碳市場運行經驗最為值得參考。


由于提前完成了控碳減排目標,歐盟今年便啟動了更為激進的目標,其在不久前宣布2030年歐盟的溫室氣體將比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減少55%,較此前設立的目標提升了1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邁入了第四階段(2021-2030)這意味著更大比例的碳排放配額將被用于拍賣,碳交易市場規(guī)模將跟隨擴大和活躍,不斷提升的碳交易價格將有利于推動控碳減排新的目標實現。


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20個碳市場交易體系在運行,這些碳交易市場占全球碳排放份額約8%,這一數據較2015年相比已實現翻一番。隨著全球碳達峰、碳中和按“既定”進度推進的過程,碳配額覆蓋面持續(xù)提升及可釋放出來的碳交易規(guī)模的快速成長,這一局面將令到未來的全球碳交易市場占比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國因素則是其中一個巨大的“增量”。


中國自2013年開始在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而根據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在2021年3月份表態(tài),今年6月底中國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將啟動上線,2225家發(fā)電企業(yè)將分到碳排放配額,配額總量將超過40億噸,此規(guī)模將在全球20多個排放交易體系中居首位?!笆奈濉逼陂g,其他7個重點排放行業(yè)(包括鋼鐵、有色、水泥建材、石化、化工、造紙、航空等)也將逐步納入全國碳市場,配額總量預計將超過50億噸。


這里,全國統(tǒng)一的碳交易市場的出現,有機會使得中國碳中和、碳交易事業(yè)發(fā)展從星星之火快速切換至燎原之勢的其中一個重要路標。


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賀青出席由上海聯(lián)合產權交易所、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舉辦的“綠色金融 低碳未來”主題論壇中發(fā)言指出:“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碳排放權已成為一類重要的生產要素,碳市場將成為與權益、固定收益、商品和外匯同等重要的要素市場?!?/p>


碳交易市場是否能擁有遠大前程?這一方面是毋庸置疑的,從居民資產配置歷史變動的趨勢可以看到,中國居民較高的儲蓄率下降是一個長期趨勢,釋放了資產配置+消費的巨大潛力,僅看資產配置方面,股票、房地產成為了最受歡迎的大類資產。


如1990年證券交易所的出現后,中國的股票市場獲得了長足且巨大的發(fā)展機遇,直到今天中國股票市場的規(guī)模,已從當初的“深市老五股”“滬市老八股”發(fā)展到今天兩市接近4400家上市公司,對應的總市值超過84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


第二個例子是中國房地產市場,1991年國務院啟動了24個省份的房改,從此中國房地產市場真正進入了商品房(交易)的起飛階段。根據Zillow Research數據及鳳凰網房產頻道在今年的一篇報道中直觀的指出,截至2020年底,中國住房總市值預計約為61.9萬億美元,接近400萬億人民幣(目前占據中國GDP的比例約為399%),美國在該數據上的表現僅為中國住房總市值的54%。


如此類推,在碳中和背景下,未來中國碳交易市場空間有多大?


重新參考以上兩大例子,至少可得到兩個判斷:1)中國居民“不差錢”,居民存款的轉移會引起資產配置及大類資產價值的巨大變動;2)3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的股票和房地產從無到有,從零開始膨脹到去年年底,兩大類資產總市值規(guī)模約74.9萬億美元,而碳交易市場也有機會復制相似的路徑,假設這里真有5%,10%轉化為碳交易市場的總市值,則為3.75萬億、7.49萬億美元;換一個角度來測算,就按碳交易市值占中國GDP的比例來衡量,若同樣按照5%,10%的比例作為基本假設,以2020年底GDP數字作為基數,便為7750億、1.55萬億美元。未來出現這一狀況的可能性大么?


若按照中國目前碳排放總量超過110億噸/年,并以2025年納入碳交易市場比重約30-40%測算,未來中國碳排放配額交易(現貨)市場規(guī)模將在33-44億噸或以上,若基于中國碳論壇及ICF國際咨詢公司共同發(fā)布的《2020中國碳價調查》的研究結果,以2025年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內碳價預計將穩(wěn)定上升至71元/噸的結果進行進一步的估算,屆時全國碳排放權配額交易(現貨)市場市值總規(guī)模將達到2343-3124億元。一旦考慮到碳期貨等衍生品交易的發(fā)展,一般而言整體市場規(guī)模保守估計可膨脹至(原來的)4倍或以上,也就是可以輕松破萬億人民幣的級別。


值得一提的是,碳交易的價格變動將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等關鍵時點的臨近而變得陡峭。


一方面,每年大量存在的碳排放超過配額指標的企業(yè)都對碳排放權產生了巨大的類似“剛性”的需求,但是從供給端來看,能夠進入市場交易的碳排放配額卻是極為有限的,加上市場交易機制(比如類似歐洲碳交易市場推出的市場穩(wěn)定儲備機制MSR)的日漸完善,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的碳排放市場大體上是處于需大于供的緊平衡狀態(tài),這將驅動中國碳交易價格保持著總體上升的趨勢。


第二個方面是與國際碳交易市場價格接軌的潛力。


據統(tǒng)計,今年以來歐盟碳市場價格最高升幅已經超過50%,每噸碳排放權價格突破50歐元/噸(折合人民幣約388元),并不斷刷新新的記錄,由于歐盟氣候目標不斷提高,碳交易價格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持續(xù)提升是一個合乎邏輯的、大概率的事情;彭博財經一篇關于新能源的報道中指出,2030年歐盟碳價將維持在79歐元/噸,而行業(yè)分析機構Refinitiv認為屆時碳交易價格很可能達到89歐元/噸。


還有不少專業(yè)的咨詢機構及權威的分析報告陸續(xù)預期歐盟的碳交易價格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機會攀登至三位數。比如《BP世界能源展望》(2020年版)預測,在快速轉型情景(碳排放到2050年相比2018年下降70%)和凈零情景(碳排放到2050年下降至少95%)下,到2050年,發(fā)達國家、新興經濟體的碳交易價格分別將達到250美元/噸、175美元/噸,即折合206歐元/噸、144歐元/噸。


僅就目前情況而論,歐洲碳交易價格已約為中國各地碳交易試點市場的中間價10倍或以上。


根據金融市場的一價定律,隨著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fā)展和各地域、國別碳交易市場的連通,標準化的全球性碳交易產品相信也會應運而生,這一方向昭示著中國即將啟動的全國碳交易市場的首個品種碳排放權的價格遠景,或可提升空間都是較大。


未來十年,也就是中國碳達峰的目標時點,往上看10-20倍的上升空間,并非是不可想象的。


對比起過往幾年在全球范圍內興起的數字貨幣交易(比如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比特幣),筆者認為中國碳交易市場在未來的總市值提升空間,是有機會超過比特幣曾經創(chuàng)造出的記錄的!


而回看4年前的比特幣市場,截至2017年5月31日,比特幣的全市場價值規(guī)模僅為2462人民幣,從交易量來看才處于剛起步階段,時至今日,縱使經歷過近期猛烈的回調,當前比特幣的全市場價值規(guī)模依然超過4萬億人民幣,四年間全市場規(guī)模的漲幅約為15倍。


筆者若保守估計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初期可交易碳權規(guī)模約為首期配額40億噸的10%,即4億噸,對比前述的中期時點(至2025年)則會有10倍或以上拓展空間;在碳權價格方面,保守估算若以五年5倍的速率來提升;兩者相結合來考量,在簡單的乘數效應下,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單單現貨的全市值增長估算提升空間已可預期至50倍或以上。


中國即將開啟的碳交易要量有量,要價給價,難道還看不出這是一個媲美甚至要遠勝于比特幣的投資機會?另根據筆者整理的資料(如下圖列表),對比于比特幣,中國碳交易還擁有著諸多維度方面的優(yōu)勝之處。另外,據歐洲碳交易所公開的EUA期貨持倉數據顯示,目前基金的持倉份額或已接近10%水平,說明了碳交易這一資產在機構投資者持倉占比已有了較大的提升,其重要性也持續(xù)加強,機構投資者穩(wěn)步進場交易碳排放權的趨勢已被確立。


一般來說,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的時候會更青睞于參與流動性較好的交易品種以及選擇交易規(guī)模較大的市場進行交易。


據此邏輯進行推演,未來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機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因而中國市場的碳排放權,更有可能成為全球機構投資者資產配置策略當中占據相當位置的“新興”資產類別。


無疑,這將給從事碳資產交易、運營和管理事業(yè)的企業(yè)帶來一生僅有一次的歷史性發(fā)展機遇。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關閉